作品相关 (2)

凤凰台 怀愫 12220 字 3个月前

时此刻方能想得更明白。

临入睡还心神难宁,夜里又发起噩梦来,梦见火从御街烧了过来,她拉着碧微想跑,却怎么也扯不动她,身子越来越重,急得哭喊。

卫善被噩梦惊醒,眼睛一睁,原来是秦昰睡歪了,两条腿就压在她胸口,沉香一只手撑着头在帐外打瞌睡。

她把秦昰拖到枕头上,秦昰还伸着两只胳膊,趴脚睡着,卫善灵光一现,秦显是太后的孙子,秦昰也一样是孙子,带着他去叩太后的门,太后看她是卫家人心头不爽,看秦昰总是亲孙。

她低头亲了秦昰肥嘟嘟的脸颊一口,秦昰打着小呼噜,卫善握住他的小手,替秦昰把被子掖好。

第二日卫善早早起来,素筝替卫善梳头,沉香把小顺子叫了来,小顺子跪在珠帘外,卫善让冰蟾把珠帘撩起来,看小顺子人生得机灵,吩咐他道:“你去把袁相的奏疏抄来,再去金吾卫问问二哥是什么时候当值,杨思召又是在哪儿当值,抄书不必瞒着,旁的别让人知道。”

小顺子退出去,素筝冰蟾两个面面相觑,素筝到底大些,先问道:“郡主这是要做什么?”抄书也还罢了,郡主一向不喜杨思召,怎么还特意问他。

卫善若不说,素筝怕是要去告诉姑姑的,于是她笑一笑:“他昨儿得罪我了,我要想法子捉弄他一回,你们一个个口紧着些,不许叫姑姑知道。”

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,也得慢慢教给她们,卫善身边用惯了的是兰舟碧舸初晴小鸾,此时都还未到她身边来,素筝几个算是小时候的玩伴,挑到她身边来,就是哄着她玩的,难免有些不得用,她的话也不肯十分听,不威仪些,总要漏给姑姑知道。

落琼捧了托盘起来,说是娘娘刚刚赏赐下的,抖开一看是件新宫衫,就是杏花红的,她昨天随口一句喜欢,今天就送到眼前来了。

卫善一时起意,换上新衫,怎么娇嫩怎么打扮,挽了一对儿金玉镯子,梳了个垂双丫头,领着睡眼惺秦昰到正殿请安。

听卫敬容预备太后回来迎接的礼仪,赵太后一回去就是大半年,春晖殿中要添设东西重铺锦帐,旁的还罢了,卫敬容又道:“殿中青麦果蔬可都按时种下了?”

赵太后一直没改掉习惯,到哪儿都要开三分地,走的时候还特意吩咐了,要把这块地给养好,她回来可是要看的。

正元帝也知道亲娘这个习惯,哈哈一笑,吃了一碗面片汤,搁下碗道:“还是娘做这个有味,拿鸡汤鸭汤都远不如。”

这话卫善不以为然,不过是贫时吃什么都更香,此时肚里不缺油水,龙肝凤胆都差着味儿,小瀛台幸好是湖中岛,里头养着活鱼,这活鱼就是肉食,卫善旁的不会,鲜切鱼脍只怕无人胜过她。

她一个眼色使给素筝,素筝还没回过味来,沉香已经笑着凑趣儿:“郡主昨儿夜里急巴巴的吩咐咱们,要一匹素黑纱来,同金线一道要亲手绣佛经献给太后娘娘呢。”

表功讨赏的话自然要当着正元帝说,赵太后穷得过不下去,也没改嫁,反而守着儿子到大,这份情就是什么都比不了的。

正元帝听了果然笑看卫善一眼:“可是昨儿得了赏,又变着法子要东西了,你说说要什么?”

黑纱上还一个针孔都没有,卫善却一点不客气:“我昨儿听了哥哥和魏人杰说话,又是论战事又是论时事,我竟一个字也不懂,怕不叫人耻笑,我想也去看书。”

魏人杰口气虽差人却不坏,卫善倒肯提一提他,让正元帝留下印象,往后分派差事,才好把他提起来。

前朝积蓄百万卷书,专在宫城外修了琅嬛书库,已是荒废了多年,二年前才慢慢着手理起来,把这些书拿出来晒,摆满了书库前一片晒书场,虫蛀鼠咬还有霉坏了的,叫一众文臣叹息,袁礼贤的奏疏就是以此事起的头。

正元帝三十岁起方才读书,就是跟着卫敬禹学的,连一笔字都学的卫敬禹,卫善是卫敬禹的亲生女,听她这么说,倒感叹起来:“准了你,我让王忠也给你一枚金鱼,你想去哪儿尽可去。”

琅嬛书库在宫城外,金鱼是发给官员的,有这枚鱼符才能进出宫廷,卫善大喜,她以后还能打着去书库的旗号回家去,笑着挽住正元帝的胳膊:“我也不求满腹经纶,只要有我爹爹肚里一角,就足够了。”

正元帝轻叹一声,摸摸卫善的头,想起卫敬禹,一句话都不再说,待下朝时王忠便来道喜,说陛下已经传了旨意,封卫善作永安公主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每天都跟被子大魔王打架

今天我们打了个平手

明天把闹钟放到窗台上,争取能赢!

发现这文已经快有两千瓶营养液啦

单机无榜的时候谢谢小天使萌的灌溉

昨天请小伙伴帮我理顺了文里的时间,我已经连二十以内的加减都算不明白了,这种智商还要写文,我真担心我自己……

怀总专栏里种了一排小树,请大家去看看~

☆、下药

这个封号原该是上辈子出嫁的时候封的

,那时卫家七零八落,卫善也曾经揣测过,也许是病榻上的正元帝,终于有了一丝悔意。

没想到正元帝会突然就提了她的封号,这个封号此时给和出嫁给的意义大不想同,卫敬容先是欢喜,跟着又叹:“这是你爹的恩德。”

卫善上辈子跟正元帝也就这几年的相处,后来姑姑失了圣心,卫家也在朝中举步维艰,她在正元帝面前自然谨慎小心,一句话不敢多说,一步路不敢多走,就怕触怒了他,连带着姑姑一起受气。

一开始是不必她提要求,后来是她不敢再提要求,没想到一枚鱼符轻松到手,卫善这才知道自己一直都错估了父亲在正元帝心中的份量。

缠住姑姑说一说当年的旧事,卫善从来没有提过父亲,小时候倒曾经问过,每每一问,姑姑和叔叔都先红了眼眶,叔叔就加倍宠爱她,要什么给什么,姑姑更是千依百顺,唯恐她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。

于是卫善便不再问,怕惹了亲人伤心,此时不得不问,卫敬容果然红了眼圈,拿帕子按一按眼睛:“你生得,倒比你哥哥更像你父亲,瘦了就更像了。”

生女肖父,卫善见过父亲的画像,家中祠堂供奉着父亲母亲的画像,这两个她都不记得了,哥哥倒还能记得一些,也记不真切,只说娘是很美貌的,爹就跟画像上一样,不像个武将,像个文人。

诗书画卫敬禹样样了得,诗稿在家中还有旧藏,写的《实纪》《武略》两本兵书,是他二十岁那年集先人之经验,再加自己的见解与实战写就的,一写就写了十年,这两本书就是卫家子弟的起蒙书。

说是祖父赏识正元帝,是先识再赏,先识人的就是亲爹卫敬禹,教他识字教他兵法,看待他和看待亲生弟弟卫敬尧没有差别,若没有他,也就没有正元帝了。

两人相差十岁,正元帝刚刚学字,卫敬禹已经手上掌兵,可惜死得太早了,若是他在,卫家万不至于到后来那般田地。

卫善听完讲古,王忠也送了金鱼符来,这回已经改了称呼,称卫善作公主,既是公主便可择宫室而居,王忠事事仔细,卫敬容一问,他便搭着手笑眯眯的道:“看公主喜欢什么地方。”

正元帝没有公主,儿子也只这几个,后宫又没几个嫔妃,多的就是住的地方,前朝修的那些个亭台楼阁,原来都是住满的,此时几乎全都空着,卫善封了公主,直到出嫁之前,就要住在宫中,自然由得她先挑。

“原先的宫室是怎么分派的?”公主除了享食邑之外,身边还要配齐人员,她手上能用的人就多了,办些跑腿打听的小事,总是足够的。

正元帝给了这么大一个好处,卫善也不能任性妄为,问了王忠,王忠便笑:“前朝的帝姬们是住在凤阳阁里的,那地方还未修整,有几处好的公主尽可选一选。”

凤阳阁里原先住着十一位公主,俱是前朝末帝的女儿,城破之日,这些帝姬有的死了,有的比死还不如,凤阳阁便一直都空关着。

王忠报了一连串宫殿的名字,宫城里还有许多未修破败的地方,大军入宫之时,把御桥上的石板都踏碎了,皇后的甘露殿到现在还没拿出钱来去修。

卫善想一想点了仙居殿:“我喜欢地势高的地方,就这儿罢。”

王忠立时吩咐人去收拾,又调拨了些太监宫人去侍候,带了素筝和冰蟾去布置屋子,随着封号还有一大批的赏赐,内库总管一样样挑最好的呈上来,专在卫敬容跟前露一露,再送到仙居殿去。

仙居殿地势高,树木茂盛,引水环绕取其清凉,再往后就是含冰殿,是夏日里消暑的地方,河道通往云梦泽,离跑马场也很近,这些都不要紧,要紧的是仙居殿不远处是九仙门,出了九仙门,就到了外宫城,出去就是卫修当职的禁卫军了。

她要出宫要传话,或是卫修送些什么进来,都更方便些。

“这地方也太偏了些,你就还住在望仙阁里有什么不好。”卫敬容倒不愿意她搬得太远,卫善“扑哧”笑一声:“如今还有我的地儿,往后姑姑再有了小皇子小公主,偏殿可不得派上用场的。”

卫敬容脸上一红,她跟正元帝多年夫妻,在一处的日子倒不多,也难得有缱绻的时候,自己如今还年轻,确是想再添几个孩子的。

立国十年,这些年还四处都有战事,搬进宫城来也不过是这两年间的事,去岁就有大臣进言该选采女,被正元帝拒了,今年是不能再拒了,这回再拒,皇后便该出面了。

头一年拒是让天下人知道当今皇帝不是好色之人,第二年再拒,皇后若不出面,便是皇后失职了,已经三月,想来没多少日子就要选采女进掖庭了。

卫敬容想想侄女儿年纪渐大,常住偏殿也确实太委屈她了,派了身边的宫人去仔细挑选家具铺设,这些往后就都算给了她的:“我记着库里有两座玉兰灯座,善儿怕黑,把这个挑出来给她。”

卫善挨在姑姑怀里,想到自己已经是公主了,碧微也是要封公主的,两人正好住在一处,才提了一句,卫敬容便拍她一下:“她若是个好的,一处玩便罢了,若不好,这许多

功勋家的女儿,也都能与你作伴。”

封作公主的旨意先颁下来,公主是怎么个待遇却还得细论,本朝还未有公主,先定出章程来,以后添了公主才好配齐人员按年发俸。

卫善旁的还没拿到,先得了一枚公主金印,她身边侍候的人依次排开下拜,从此就改过称呼,卫善发了一拨赏赐,还记着吩咐了小顺子的事,等发了赏,小顺子果然来回禀,从袖子里拿出一封奏疏来。

“这是往弘文馆寻了个博士抄来的。”小顺子再识字,也不能碰公文,这些博士同文渊阁里那些又不同,是专门誊写公文的,年俸不高,使几个钱便肯替人抄书,何况是卫善要的公文。

卫善应一声,小顺子接着又说:“今儿辅国公二公子在值,忠义侯二公子并未在值,奴才还打听着,两人是错开当值的。”跟着偷偷看卫善一眼,见她不十分满意的样子,又道:“咱们家的二公子当差仔细,忠义侯二公子有大半时候是在值房里歇息的。”

卫善一听立马改了主意,打他一通虽然痛快,可一是她手边没人,要打杨思召一顿,施行不易,但又不能让他这么好过,她冲小顺子招招手。

小顺子弯腰小步到她身边,卫善压低了声儿:“你有什么作弄人的法子没有?”

素筝冰蟾两个正为移宫作预备,把卫善平日里爱玩爱用的都先捡出来,她这些年也攒了许多东西,也得一并都带过去,两人都忙着,身边就只有沉香,她听见了只咬唇笑一笑。

小顺子立时道:“那得看公主想怎么作弄,依奴才看,春日里易躁热,不如给忠义侯二公子滑滑肠子。”

卫善笑了:“你可能办得好?”春日本就易感,吃错东西拉拉肚子,也是常有的事,虽不解恨,总比常看他在宫里晃悠要强。

小顺子细眼一眨:“值房里添碳烧水本就是奴才们的活计。”提了壶进去添个茶再寻常不过,加了茶再把茶壶拎出来,茶也吃到肚里了,东西也没留下。

卫善方才露出点笑意,沉香便摸了个几个银珠子赏给小顺子:“你去办罢,办得好了,公主还要赏你。”

小顺子磕了个头,把银珠子揣进兜里出去,素筝这才过来:“公主吩咐了什么?虽然闹,也不能闹得太过了。”

卫善一想到杨思召一趟趟跑净房的样子就想笑,虽没在他手上吃过什么亏,可迫嫁一事,她是绝不会绕了他的。

身边这几个人,素筝冰蟾两个倒像是姑姑派来看着她的,沉香落琼因年岁小些,倒能听她的话,小顺子算是机灵,以后多跑跑腿,教调一番也可以派些事给他。

最好是能从卫家调两个人进来,这事儿还得求叔叔,要两个武婢进来,她看着源源不断的赏赐搬进宫殿,让素筝把黑纱金线都预备起来,真的做出要绣经的样子。

调了金砂一个字一个字描上去,这是个细活,卫善天生性子就不静,描了两个就揉起手腕,这时便显出素筝的好处,她针线活计极好,卫善干脆把这活交给她,放下绸帘,自己卧在榻上,去看袁礼贤的奏疏。

看了两行,便从躺着到坐着,一行一行反复细读,袁礼贤怪不得能从四官之中脱颖而出,原来肚中不光有诗书。

开国之初,宰相未定,正元帝想效仿前朝设四位老儒封作春夏秋冬四官,四位老儒都是名扬天下有学问的人,可才设了两年,正元帝便只用袁礼贤了,另外三位还干回本行去教书。

卫善把这一封千字不到的奏疏看了两回,心里倒可惜起来,袁家若早知以后就谋反的罪名按在头上,还不如就回龙门山开馆讲书去了。

她一回神,就见素筝已经绣了一行,个个字都只有龙眼大,按这么个绣法,等太后回来,这三尺绢纱就能送上去了。

沉香在窗外冲卫善招一招手,卫善抿着嘴笑起来,立起来整整衣衫,对素筝冰蟾说道:“我去找哥哥,你们忙着。”

沉香身后就跟着小顺子,小顺子压着声儿蹦豆子似的一连串报给卫善听:“可巧今儿是望日吃面,肉卤调得咸了,忠义侯二公子连喝了一壶茶,这会儿正往净房跑呢。”

这个热闹不亲眼瞧见实在遗憾,卫善戴着帏帽出了九仙门,小顺子一亮金鱼符,卫兵就退到一边,卫善先进院门,四处寻找杨思召的身影,还没瞧见杨思召就先遇见了魏人杰,他才轮值回来,解下佩剑拿在手里:“你怎么来了?你哥今儿不来。”

卫修是被缠得没法子才调开了日子,自从两人在上林苑里画地为阵打过一仗,魏人杰就不肯放过他,天天逮着他一道打仗,院子门前的沙土上画的一道一道,两人一开打,就有人开赌,越玩越大。

魏人杰万事不管,卫修却比他懂得些道理,只得躲了他,不同他一道当差。魏人杰一说起卫修不在,便觉无趣。

卫善虚应两声,就见杨思召抱着肚子过来,一看见她先是眼睛一亮,跟着口里“哎哟”一声,夹紧双腿一步一步往回挪。

卫善一句一句同魏人杰搭话:“我也是来了,才知道他调了日子当值的,你妹妹什么时候进宫来?我得了许多好玩意,

叫她跟着你娘进宫,来找我玩儿。”

两三句话间杨思召出来了又进去,进去了又出来,眼巴巴看着卫善,懊恼这番丑态全被她看见,卫善看他面上煞白,心里满意:“我哥哥既不在,那我回去了。”

身子一扭,立时笑开,春日还长着,打定主意叫他时时拉肚,最好能叫他丢了差事,轻易不能再进宫来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昨天依旧是一条咸鱼

今天立志要当一个好怀总战六千

然而起床就已经晚了

求加蓝加血发大招!

木有收藏作者的妹子们点一下收藏吧,么么哒!

谢谢地雷票小天使么么哒~

☆、侄女

卫善也不问小顺子是怎么办事的,只要办成了就行,让沉香给了他一袋银珠子:“我也不问你怎么办的,找谁办的,你隔个几天去关照他一回,我见着他便气不顺,最好往后别在宫里见着他。”

小顺子麻利应了声是,他自个儿没露脸,找的是值房里的洒扫太监,连自己是哪个宫的都没透露,能进宫当太监的,家里都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,见着银珠子还有什么不肯干。

卫善心情大好,回去的时候脸上都带笑,还把自己去找哥哥的事儿告诉了卫敬容,卫敬容一听就蹙蹙眉头:“你可真是,怎么自己就去了,使人叫你哥哥来就是了。”

卫善笑嘻嘻挽着她的胳膊:“我下回穿胡服去。”正元帝给了她金鱼符,便是许她可以在宫城中来去,作男装打扮,就更不惹眼。

卫敬容摸摸她的头:“那倒是,往后你出宫去书库还是作男装打扮的好。”跟着又问她:“你那幅绣经绣得如何了?”

卫敬容心里也知道她是没这个性子坐下来绣花的,提点她一句:“算着日子,你祖母再有几日就到了,你那东西也该早些送上去才好。”

没想到她来得这么快,卫善有素筝冰蟾两个,那一整幅经书,她也就描了头两个字而已,这会儿已经绣了大半,等赵太后回宫来,已经能呈送给她了。

“姑姑别替我担心,我可听说祖母一这回,是把老家那些同姓的都一并带过来了。”卫善觑着卫敬容的脸色,见她果然脸上不好看,知道这是原来正元帝不在身边时,受过婆婆的气。

乡下人家,恁是神仙妃子也好,进了秦家的门,就是秦家的媳妇,看卫敬容吃穿用度说话行动都与人不同,自然样样都要挑剔她。

秦家原来穷得无处埋骨也无娘家人过来帮手,一等正元帝发达了,赵家一个个都过来攀附,卫敬容见着这些人心中着实厌恶,来一趟打一趟秋风,从头到脚换一身新的回去不算,又要粮又要钱,后来干脆就在秦家住下,让卫敬容管一众姓赵的衣食住行。

同村人如何讲理,安排不好,便是她这个当儿媳妇的错,赵太后爱听人说她的不是,赵家人这两片嘴皮便没合拢过,若不是这些赵家人出力,两婆媳的关系也不会差成这样。

卫善跪在榻上替姑姑捶肩:“依我看,姑姑也不必烦恼,他们来了,自有人安排他们,姑父这些年都压着没给封号,难道他心里竟不明白?”

卫敬容按住她的手,叹一口气,养了几个儿子,没一个能说这些贴心话的,也只有卫善是个女孩,眼看一天比一天大,果能体谅她的难处,看了她一眼:“这些苦楚,男人家怎么理会得。”

又不能在正元帝面前翻旧帐,叫他心里不舒服,可这家子要在姑姑面前摆谱,她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,她陪着卫敬容叹息了两声,扯着她的袖子;“依我说,姑姑就别管了,定什么爵位得什么封号,那都是姑父的事儿,本朝上可只有四位国公。”

卫敬容抬眼看她,见她一脸孩子气的挨在自己肩上,还当她是长进了,原来是随口一说。道理却是有的,正元帝在封号上卡得很紧,卫家是辅国公,魏家是成国公,袁家是宣国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