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穴位她闭着眼睛也能认准,扎在母亲身上的针,又怎么敢出错呢?
几个丫头赶紧铺开被褥铺盖,刚要插香花,朝华摇头:“就开着窗,让殿前药香檀香吹进来。”
说着卸下名贵簪环,只在发间留几只小簪,又换上一身雪灰色素衣往药师殿去。
三天竺只有荐福寺是尼寺,进寺的都是妇人女子,朝华进到寺中便不再戴帏帽,跟在沙门尼身后绕到药师殿前。
殿内殿外跪倒一片女信众。
“今年来听经的人倒比往年还更多些。”
朝华心里粗算了算,幸好今年备下的丹药也多,勉强够分。
女尼双手阖什:“贫家妇人来此听经多为求药,求的最多的就是十二仙方散和安产保命丹。”
对她们来说医药太贵,讨得一丸去,临产过鬼门时能安胎镇痉,可不就是保命的丹药。
“我知年年都是这类药最先求完,今年就又请庆余堂的掌柜多制了好些,过几日会再送一批来。”
女尼再次向朝华施礼:“容施主功德无量。”
因朝华年年赠药,荐福寺施药的名声越传越广,城中富贵人家的女眷们有想行善事的,也都请药铺药堂制成药丸药散送到荐福寺来。
十年之间不知救过多少难产寤生的妇人,女尼赞一声功德无量,倒也不算夸大。
“不敢当。”
朝华头年施药祈福时不过六岁,因家中请了净尘师太为母亲施针,母亲病况大有好转,这才向寺中捐金赠药。
母亲的身子一日好似一日,朝华便年年赠药。
到她长大些,亲自来过才知贫家女子看病求药有多么艰难。
男人生病,家中凡有余钱总要想法医治。女子却必须忍痛苦挨,病症越重,忍苦越久,愈贫的人家越是如此。
初时全是为了母亲,后来是为这些贫女妇人,每月向寺内捐金,方便净尘师太能为贫女看义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