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秀没话找话说:“六妹妹这是在做什么呢?”
“给母亲做袜套。”容令惜很麻利的收针, “母亲说活计做多了伤眼, 不许我多做的刺绣的活, 只这袜套容易做, 只要缝一缝就好。”
永秀微怔片刻,才反应过来六妹妹说的母亲是二伯母:“你日日做这些么?”
“自然不是日日做, 姐姐们都散了学,如今家里的先生只教我一个,功课多得很。”因几个姐妹年岁相差太大,以前就不在一块上课,家里单独给令惜请了先生。
“只是日常攒上些,每季家中往青州府送东西时一并捎带过去。”青州那边来信了,家里回信要捎带东西,令惜这才赶工做两双,凑个吉利数送过去。
芙蓉榭也按时应季往东院送针线孝敬嫡母,但那些都不是永秀亲手做的,自有丫头做好,姨娘打点起来送去东院。
姨娘每每送这些东西时,还会特意叫爹爹知道。
以前这些小事,对永秀来说就像是吹风一般,吹过就吹过,从未上过心。
这会儿看见六妹妹给嫡母做袜套,才想起除了每五日在月洞门前问安,她其实并没真的“孝敬”过嫡母。
周姨娘吩咐丫头沏了茶,又捧上个什锦攒心盒,里头几样点心与令舒屋里的是一样的。
周姨娘依旧笑着对永秀道:“外头到底不似江南安闲,夫人开恩才把六姑娘送来跟四姑娘一块住在家中,做些袜套那都是应当的。”
永秀恍惚听着。
她一面听一面看向周姨娘,二伯母虽远在青州,但二房的份例摆在那儿,每季的衣裳首饰胭脂水粉都会按时送到房中。
就因二伯母不在,大伯母更要挑好的送来二房。
可周姨娘的身上寻常都只穿半新的衣裳,年节才换新,头发紧紧在脑后挽成髻子,插两根金银簪子。
看着就跟祖母跟前得脸的管事妈妈差不多,其实算算年纪……周姨娘比她的姨娘要年轻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