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再吩咐人去庆余堂告诉掌柜。”掌柜的自然会去各个捐药的人家报信。
圆慧二十出头,从未主持过寺中大事,这会儿看见人心惶惶又满寺狼藉的模样,问朝华:“今日还怎么舍药?”
太师父走了,两位师父和师姐们又被官差带走,师父虽吩咐舍药继续,但哪有人来,还是先紧关寺门为好。
“先看看刚才有没有人受伤,受伤的到房中歇息,没受伤的将殿前收拾干净,圆慧师父虽不能讲经,但能念经。”
很快大殿内外收拾干净,圆慧坐到殿中蒲团上,手执木槌敲响木鱼。
“笃”声一响,张口念经,第一句时还有滞涩,越念越顺畅。
寺中的女尼们都是念惯了经文的,诵经声越来越响。信众们先还踌躇,看这样子也都恢复坐序,慢慢就又有人到寺门前来领筹码。
方才的事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看热闹的人四散开去,还有人说:“尼姑们都还在念经呢,必没大事。”
朝华有意大开寺门让诵经声传出去,等看热闹的人都散了,她才回到后院禅房。
甘棠捧着铜盆,青檀捧上茶水,几个丫头全都满面忧色:“姑娘快坐会儿罢,也不知道明镜师父她们会怎么样。”
衙门岂是好进的,一样是出家人,尼姑却比和尚好欺负得多,要不然姑娘也不会站到师父们身边去。
“放心,咱们能办的都已经办了。”
家里的管事出了面,该告知的也都告知了。父亲虽没官身,大伯二伯还在为官,她再伸手恐被人说以势压人。
有名册有药单,再加上庆余堂掌柜为证,余杭县令不会囫囵断案。
朝华低头吹茶,缓缓啜上一口。
四月初八刚过,山间的风就一阵比一阵暖和起来,禅房窗户虚掩着,倏地被暖风吹得大开。
山璧密枝间的观阁楼宇内,一个身着道袍,头戴黄冠的女道站在栏边俯视荐福寺。
看见有人闹事,栏杆边另一个花白了头发的老坤道语气恭顺的问女黄冠:“要不要派人下去,收拾干净?”
女黄冠脸色不变:“派个人去看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