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他们心中还是对两家带头的大商户很忌惮。
哪怕心中想要摆脱瓷器所,也不敢。这就是此时这些小商户的心情。
就在这些小商户摇摆不定的时候,突然就有几家本地商户跑去知府衙门报名,要买集市的商铺。
有人带头之后,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也安耐不住了。开始在家中商议起来。
谢来此时和孙大庆讨论此事。
谢来道,“知府大人原来早有准备啊。”
孙大庆哈哈笑,“我爹好歹也是在此地经营几年了,总不能没有自己人。有这些人从中带头,自然能带领本地人。不过谢兄你让外地商户来本地置办铺子,也是神来一笔啊。要不然这些小商户也不会这么迫不及待。”
谢来道,“也是碰巧了,”他就说了,堂堂一个知府大人,必定是有自己的班底的。
每次在他面前还要装作没什么办法的样子。还要先问他怎么做。
果然,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当上知府。
这些人都和人精一样的。谢来知道自己以后要和这样的老狐狸打交道。以后还是要多留一分半心眼子。
也少在这种人面前耍心眼。
孙大庆道,“谢兄,如今瓷器市集已经在建了。有了这些商户加入,暂时蔡黄两家也没有办法 。但是茶叶那边怎么办?靠那些是散户,那些茶农的茶叶也卖不完啊。若是那些大茶商一年不收茶农的茶叶,茶农要血本无归了。”
谢来问道,“孙大人如何安排的?”
孙大庆道,“我爹就是没想到办法,让我来问你啊。”
谢来:“……”他想得孙大人指教指教,他是出来学习的,不是出来教人的。
谢来想了想,问道,“孙兄,有个问题我想问一问。”
孙大庆立马认真的听着,“你说。”
谢来认真问道,“我给你爹当师爷,有没有工钱?”
孙大庆:“……有的。”
见谢来不信,他强调道,“真的有,我听我爹吩咐了。”
谢来勉强接受了自己半工半读的情况。
“如此,我们亲自去田间地头走走,如何?”
“好啊。”孙大庆跃跃欲试道。
两人刚出府,就有人去蔡黄两家报告了。
蔡黄两家人早就猜测有人在知府大人身边煽风点火了。否则瓷器所的事情不会突然就闹起来了。
而且还闹的如此的大。
知府大人府上虽然没他们安排的人,但是那位谢师爷也没遮掩,自然知道大人身边多了这么个人了。但是他们一直没见到这位事业的真面目罢了。
就一直找人留意。目前为止,只知道府上就多了这么一个少年进进出出的。也是姓谢。
知道谢来才十岁出头之后,蔡黄两人也不确定起来。
蔡家主问道,“会不会搞错了?”
黄家主问来禀报消息的人,“可看清楚了?”
“确实看清楚了,此人在街上,还买了好些冰糖葫芦。”
“……”